close

  IMG_8272.JPG  
【London】British Museum

博物館!來到倫敦,就是要大逛這裡的博物館。
這裡的博物館真的很多,以致於如果每個都想逛的話,可能得花上一個禮拜在安排博物館行程。
為了讓這趟倫敦之旅不至於都被博物館填滿,適度的篩選也是必要的,來到倫敦後我主要逛的博物館,就是國家藝廊,自然史博物館,以及現在所在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

談到世界四大博物館:
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羅浮宮,以及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四個博物館,其實前三個展示品都非常相近,紐約博物館收藏的是大量捐贈的古文物,還有大量南美洲的展品,格調上還算是高,大英博物館和羅浮宮,就根本是強盜來著,裡頭展示的東西,大抵都是到世界各地殖民搜刮來的,怎麼看這四大博物館,都是台北故宮最有價值-展品與眾不同,且完全是繼承清朝故宮的古文物,不是歐洲這些盜匪所可以比擬的。

然而我還是很感激向大英博物館這樣的建物存在,如果沒有這些展館維護著許多過去的古文明,很多歷史的足跡可能都在戰火中佚失了,而大英博物館有一個非常棒的措施,或應該說英國的博物館都有這樣的好習慣,那就是-不收門票費,文物是全人類的資產,不是商業用品。這在資本主義國家似乎更是難能可貴。

IMG_8275.JPG
【British Museum】大廳。

 IMG_8277.JPG
【British Museum】大廳。

大英博物館的大廳有一種曠然的魅力,過去我在教科書上看到這樣的大廳,總覺得很難跟古色古香的博物館外觀結合在一起。
而當我進到大英博物館的時候,竟然感受不夠一絲違和感,有種「真的是這樣耶!」的感動。

IMG_8284.JPG  
【British Museum】特展廳。

大英博物館參觀人實在是多的可以,人最多的當屬有木乃伊可看的埃及區,但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西亞的古文物,以及從帕德嫩神殿搶救出來的希臘雕像區。

為了避免走馬看花的疑慮,我也租了一台導覽機。大英博物館的導覽機是由大韓航空贊助,這個韓國最大的航空公司竟然會選擇把宣傳的頭腦動到遠在英國的大英博物館...,韓國的商業力顯然在世界的競爭中形成了一派顯學。


IMG_8314.JPG
【British Museum】導覽機-印有大韓航空的字樣。

首先來到的是中南美洲古文明區,下面這應該是屬於馬雅帝國的文物。在中南美洲並列了三個令人矚目的古文明-馬雅帝國(Maya),阿茲特克帝國(Aztecah),以及印加帝國(Tawantinsuyu),這三個看似充滿雄渾力量的帝國,都在狡詐的西班牙海權時代,毀滅在西班牙的鐵蹄之下。

中南美洲的古文明有一種很神秘的詭異感,會讓我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IMG_8288.JPG
【British Museum】馬雅古文物。

在馬雅文物中我一直被這種看起來很詭異的石雕所吸引,這種石雕稱為Lintel,而下方這塊 Lintel 是從 Yaxchilan 的編號23神廟的門前取下的,它表達的是一種馬雅的宗教儀式。
這種儀式稱之為Bloodletting Ritual (放血儀式),左邊的男子是國王Itzamnaaj Bahlam三世,右方跪下的女性是他的皇后,皇后將魟魚骨做成的利刃穿著繩索穿過了自己的舌頭,讓血流進了下方的籃子裡。

這是一種獻祭的過程,透過放血,馬雅人認為能夠與神溝通,表現出王權神聖的象徵。

看起來毛骨悚然,這樣的儀式讓我慶幸自己是活在能夠發揮理性的現代...。

IMG_8294.JPG  
【British Museum】Yaxchilan Lintel 24。

印度的醫療文化,也讓我印象深刻。
因為這讓我想到同事曾經到印度參與過嗆辣的Ayuveda療程,印度人將疾病視為是一種鬼魅在作怪,所以利用各種鬼臉代表著不同疾病。
而Ayuveda阿育吠陀就是讓身心平衡驅逐鬼魅的過程。

IMG_8305.JPG
【British Museum】印度的醫病文化。  

還有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描述人一生當中所吃過得藥的數量,這樣看起來實在是相當驚人。

IMG_8306.JPG
【British Museum】當代藝術展。

接著來到大型雕像區,西亞文明是我在這區最喜歡的展品。

IMG_8309.JPG  
【British Museum】埃及法老雕像。

在進入西亞文明之前,先來介紹一下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這個圍繞著大批拍照民眾的石頭,幾乎可以堪稱英國人的驕傲。
這個石頭叫做羅瑟塔石碑(Rosetta Script),是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頒布神廟實績所下的詔書,詔書內容因為很重要,所以寫了三次,分別是用埃及文,希臘文,以及通俗語言寫成。
拿破崙的大軍在進入埃及時得到了這塊石碑,在反法同盟戰爭中,英國獲得了石碑,開始對這塊看似毫不起眼的石頭進行研究。

19世紀初的人們無法理解埃及文,英國的學者Thomas Young 發現到通俗語和希臘語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也就是說,同在這塊石碑的埃及文必然也是表達同一個意思,這塊石碑上不斷的描述托勒密國王,於是他們對照了古埃及文書,將石碑上埃及文的托勒密國王(主詞)給區分出來,因此,解讀古埃及文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不久之後,法國學者Jean對照了希臘文與埃及文,提出了埃及文字是所謂的表音文字,所有鳥,人面獅身等符號其實是字母,當埃及文字可以兌換成字母時,古埃及文的奧祕就解開了。
大量的古埃及文獻開始被翻譯,於是古埃及文明的神秘面紗就這樣被解開了。


IMG_8310.JPG
【British Museum】羅瑟塔石碑。   

接著來到的是西亞區,講述著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亞述王國 (Assyria),掌握著西亞大約1300年的王權。
下方是一個亞述王國宮殿門的復原品,名為Balawat Gate,因為門牆是木頭製成,在數千年的歲月中早已腐敗,只留下其銅製的門框,於是大英博物館便將其復原,重現了亞述王宮的宏偉壯麗。
這座門有三個部分,一部分由大英博物館保存,另兩部分則位於伊斯坦堡博物館以及美國巴爾第摩的華特藝術博物館。

IMG_8324.JPG  
【British Museum】亞述王國宮門Balawat Gate。

亞述王國的宮殿兩側經常有兩只形象極為特異,擁有人面馬身,挾帶著翅膀的石像。
這兩只石像是守護宮殿的神祇,一只為Shedu,一只為Lamassu,其面像據說是按照國王薩爾貢二世為藍本。

這兩個神像給予我一種很神秘的感受,他不如中南美文化的詭異氣氛,顯現的是一種粗曠而充滿神力的風格。

IMG_8328.JPG
【British Museum】亞述守護神祇-Shedu/Lamassu。

希臘區的彩陶藝術,個人認為稱不上美麗。或許就如同建築師漢寶德先生所說的,美感的元素在於增加其功能性。而希臘彩陶彩繪的裝飾性卻搶奪了它該身為器皿的風采。
但可以稍為沾點印象,這種帶有希臘神話色彩的彩繪器皿,是希臘特有的風格。

IMG_8332.JPG  
【British Museum】希臘彩陶。

緊接來到的,是一個非常有看頭的地方-希臘帕德嫩神殿展區。
這個代表著希臘雅典過去民主城邦象徵的雅典衛城,過去在希臘不斷被各國統治的歷史中擔任不同的角色。1687年,土耳其將帕德嫩神殿用來存放與義大利戰爭所需的火藥,卻在威尼斯軍隊的攻擊中不幸被擊中而爆炸,從此這個崇高的美學殿堂便化成了碎片,當初鑲嵌在神殿裡的希臘神祇雕像,也都成了身首異處的殘跡。

1806年英國Thomas公爵在旅居希臘時向當地人購買了部分石像,之後輾轉賣給了英國政府,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館藏。
近年來希臘政府不斷向大英博物館追討這些佚失品,而英國政府方面似乎也開始有些歸還的法案和動作,無論這些展品回到希臘與否,我想都希望是到一個能夠保養古物,且不會有戰亂的地方,畢竟古文物是全人類的資產,任何的毀壞我想都是人類社會的損失。

IMG_8340.JPG  
【British Museum】帕德嫩神殿區。

IMG_8341.JPG  
【British Museum】帕德嫩神殿區。


IMG_8345.JPG  
【British Museum】帕德嫩神殿區-優雅的水神背部,水神的頭早已不再,留給後人無限的想像。

IMG_8346.JPG  
【British Museum】帕德嫩神殿區-尚且完整的希臘神祇,衣服的摺線非常的逼真動人。

來到大英博物館,無論如何還是要來看看知名的復活島石像。
這個石像位在太平洋島區的展示廳,和印度疾病阿育吠陀的介紹在同一區,為了找這個石像,又讓我在大英博物館內鐵腿了一陣子。

IMG_8347.JPG  
【British Museum】復活島石像。

接著還有不少西亞的展館,在這個展館我看到好多日本老人。
老們人邊聽著導覽機,邊交頭接耳,這種感覺忽然讓我感到非常的棒。
因為日本的老年人們正努力揮或自己的退休生活,獨立的來到歐洲看一些和自己生活很不一樣的東西,相較之下,我覺得台灣的老年人們似乎就顯得比較依賴子女們一點...。
這也表示日本在養老觀念上也漸漸趨於歐洲的觀念。


IMG_8355.JPG  
【British Museum】Sippar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世界地圖。

最後是埃及區,埃及區的人實在是多到爆炸,以至於我寧可多把時間放在其他人少但是可以輕鬆觀賞的展區。
但既然埃及館是必看,稍為還是要來拍一些木乃伊吧!

因為我在曼徹斯特博物館已經先看過大學研究用的木乃伊展示了,相較於大英博物館的木乃伊,曼城的木乃伊數量雖少,但展示的也很扎實,貓或是鳥的木乃伊也都有展示其中,而且人又比較少,實在是可以看個夠本,而大英博物館的木乃伊展區我就以迅速拍照的方式結束了觀賞...。

IMG_8358.JPG
【British Museum】木乃伊。

IMG_8360.JPG
【British Museum】木乃伊。

走完大英博物館大致的展區,其實我已經腿痠到不行了,整趟博物館用心看大概可以花個三小時沒問題,畢竟還需要一些時間逛逛紀念品店,還有吃一下英國人午餐很愛吃的冷食。
來到英國,我一直很喜歡吃這裡的馬芬,所以午餐兼點心索性就靠馬芬和柳橙汁解決吧!英國食物還真的是沒什麼好吃啊...。

逛完博物館,先回飯店休息一下,晚上要來去看倫敦必看的歌劇:悲慘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田玉米 的頭像
    吉田玉米

    我的世界,來自於無限城市的串連。僕の世界は広大な風景が無限に繋いで築くこと

    吉田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