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002.JPG
【波茨坦】波茨坦車站。

波茨坦,布蘭登堡邦的首府。位於環繞柏林的布蘭登堡邦,距離柏林車程僅三十分鐘左右,搭乘S-Bahn即可輕易抵達。
這座城市之所以能成為布蘭登堡邦的首府,其極大的原因就是今天的重頭戲:忘憂宮 (Schloss Sanssouci)。

過去的布蘭登堡邦隸屬於霍亨索倫王朝,而王朝的都城便是柏林。也就是說過去神聖羅馬帝國下轄的布蘭登堡選侯國的首府就是柏林。
然而如今的柏林已經成為聯邦德國首都,布蘭登堡邦想當然爾得另覓新的首府,於是身為霍亨索倫家族的副都心,波茨坦就這樣出線了。

波茨坦車站是個很現代化的車站,走出波茨坦站時還不免有些懷疑。這裏真的有一座豪華,如同凡爾賽宮那般的忘憂宮嗎?
然而其實忘憂宮並不在波茨坦市中心,要前往忘憂宮,得搭乘車站前的路面電車。

我選擇搭到Brandenburger Straße站,從布蘭登堡門的前方進入忘憂宮。
這個路線會先經過葡萄藤架布滿的忘憂宮,然後沿著鬼打牆的宏偉樹林大道走向盡頭的新宮(neues Palais)。

IMG_0001.JPG
【波茨坦】波茨坦車站,等待路面電車。

這裏的開發來自普魯士王國的斐特烈大帝。
斐特烈大帝希望在柏林的近郊,建造一座屬於他的,私人的休閒寢宮。
這個概念仿照法王路易十四大舉興建巴黎近郊的凡爾賽宮,成為國家皇權重心偏移的嶄新象徵。

斐特烈大帝對於無憂宮的興建提出相當多的意見和指導,這和當年路易十四對凡爾賽宮的建設風格如出一徹。

IMG_1074.JPG
【波茨坦】布蘭登堡門。

無憂宮的沿線也有一座名為布蘭登堡門的建築。不過相較於柏林的門型,這裏的布蘭登堡門較為小巧細緻。

IMG_1078.JPG
【波茨坦】前往忘憂宮。

沿著路線往忘憂宮的方向走去,沿途是一整片類似莊園宅邸的宏偉歐式建築。
其實我並不能確定這裏是否從普魯士王國時代,就是眼前的這番模樣,又或者是東德時期,或是聯邦德國時期才建造的。

但這整排的建築給我一種政府機要樹立的感覺,就好像為了讓普魯士王國的權威集中在波茨坦,因而將整個國家的行政中樞都安排在此地的感覺。

IMG_1085.JPG
【波茨坦】忘憂宮,入口。

整個忘憂宮的景區其實就是一大片的公園,沒有那種宏偉的大門,和莫名肅靜的衛兵守護,這其實也相當符合斐特烈大帝的需求,一處靜謐的寢宮。

當初在興建忘憂宮之時,建築師克諾伯斯多夫曾經建議斐特烈大帝將這裏興建為一處宏偉壯麗的宮殿,讓山腳下的民眾遠遠的就能看見這座崇高宮殿的存在。
但斐特烈大帝否決的這個提案。他心目中的忘憂宮必須達到「忘憂」的效果,低調的讓宮殿隱身在自然佈景當中,讓自己在這座寢宮能真的達到自在放鬆的狀態。

眼前有一對老夫妻一同來到忘憂宮散步,不曉得是當地人,又或者是觀光客(外表看起來很像當地人)。
總覺得在老的時候還能相互作伴,然後在崇高(畢竟是斐特烈大帝的寢宮)卻看似稀鬆平常(因為每天看的緣故)的美景中度過,人生的終點似乎就該標記「夫復何求」,這樣的心理狀態。

IMG_1087.JPG
【波茨坦】忘憂宮,林蔭大道。

忘憂宮的主線就是這樣渺遠看不到盡頭的林蔭大道,秋天讓樹葉轉為紅黃,讓我一直有種「能在這時候拜訪,真是太好了」的感覺。
儘管看起來是鬼打牆的路線,但其實並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想停留在任何一個地方,欣賞在這個時間點獨一無二的風景。

IMG_1099.JPG
【波茨坦】忘憂宮,葡萄藤。

於是到了忘憂宮最大的重頭戲,綿延向上的葡萄藤架。
這片葡萄藤架共有六層,是斐特烈大帝的規劃之一,在普魯士王國軍曹國王時代,這裏還只是一片被大量砍伐的空地,1744年斐特烈大帝下令將這裏整建成葡萄藤露台。
對斐特烈大帝而言,這些露台包裹著他喜愛的水果,讓自然清新的植物拱起了他上方的低調宮廷。

IMG_1101.JPG
【波茨坦】忘憂宮,葡萄藤前的噴水池。

IMG_1123.JPG
【波茨坦】忘憂宮,葡萄藤前的噴水池。

葡萄藤前的噴水池(儘管當時還不會噴水)也是斐特烈大帝鍾愛的景致,這座噴水池圍繞著希臘神話的眾神,由法王路易十五贈送,在忘憂宮前組建完成。

IMG_1128.JPG
【波茨坦】忘憂宮,Schloss Sanssouci。

IMG_1105.JPG
【波茨坦】忘憂宮,Schloss Sanssouci。

接著走上葡萄藤露台,往細緻的忘憂宮走去,斐特烈大帝說「這裏是我在葡萄山上的小屋」。
雖然對後人而言多少有點刺耳 (這哪是什麼小屋!),但對於不食人間煙火的斐特烈大帝而言,這裏是他內心的嚮往,低調不鋪張,與自然合而為一的景色。

IMG_1110.JPG
【波茨坦】忘憂宮。

其實說實話,忘憂宮的本體在歐洲宮殿建築而言或許真的算是小屋了。
這座建築僅有一層樓的高度,對於喜歡觀賞宮殿建築宏偉樣貌的我總覺得不是很過癮。

但這就是這座「小屋」刻意給人的感覺吧!斐特烈大帝說「我不想走上任何的階梯,就能夠欣賞花園和自然。」
不曉得這句話的意思是想表達他懶,還是他想要生活的樸實呢?

IMG_1113.JPG
【波茨坦】忘憂宮,Schloss Sanssouci。

忘憂宮,他的名字被刻在上頭,這是一個德文與法文集合的概念。
Schloss Sanssouci。

das Schloss 是德文的城堡,而Sanssouci則是他的法文名字,表達的是Sans (無) souci (憂慮)。 
在過去的年代,法文多少帶有優雅文化藝術的氛圍,以法文命名相較之下增添了這座建築不少氣氛。
 

IMG_1114.JPG
【波茨坦】忘憂宮,Schloss Sanssouci。

忘憂宮旁邊有一個洛可可宮廷風的蓬頂(Gitterpavillon),這種長廊經常會展示一些藝術作品,不過其實論實用度而言其實算是華而不實的建築。

IMG_1120.JPG
【波茨坦】忘憂宮,Gitterpavillion。

離開忘憂宮和葡萄藤露台,繼續往新宮的方向走去。
在行走的路途中,是連綿不斷的林蔭大道,真的會有一種與自然相互結合的感覺。
儘管整個園區朝向自然的方式佈置,但因為具有人工造景的關係,反而會覺得視覺上更為舒適,符合人觀賞自然最協調的配置。

IMG_1134.JPG
【波茨坦】忘憂宮,前往新宮。

IMG_1143.JPG
【波茨坦】忘憂宮,自然景觀。

IMG_1145.JPG
【波茨坦】忘憂宮,即將抵達新宮。

終於抵達了新宮,新宮也是斐特烈大帝規劃的傑作之一,這座宮殿算是忘憂宮景區裡最宏偉的一景。而其實他也是過去的普魯士王國領地現存最大的宮殿。
新宮在二戰時躲過了戰火,幾乎以原貌的型態保存了下來。

IMG_1149.JPG
【波茨坦】忘憂宮,即將抵達新宮。

站在新宮的面前真的會讓人驚嘆不已,所有的人都變得渺小。
這座宮殿著實反映出普魯士王國自恃非凡的姿態。在我看來,普魯士王國的規模其實無法堪比法蘭西王國,也甚至無法比擬神聖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家族。
然而在宮殿建築的發揮上,總覺得這裏的氣勢或許不會輸給凡爾賽宮或是美泉宮。

斐特烈大帝基本上並不住在新宮,新宮在過去被當成是慶典和招待賓客的地方。

IMG_1154.JPG
【波茨坦】忘憂宮,新宮。

新宮的周圍圍繞大量的樹林,將宮殿包裹其中。
環顧新宮的周遭,就會再度有種自己非常微不足道的感覺。

IMG_1153.JPG
【波茨坦】忘憂宮,新宮。

IMG_1160.JPG
【波茨坦】忘憂宮,新宮前廣場。

繞過新宮,會到達另一處忘憂宮宏偉的景區。
這裏過去曾是宮廷周邊建築的一部分,而在1991年開始,這裏曾為波茨坦大學的用地。

於是後方這些建築群,成為波茨坦大學的新宮校區。
想到能夠在如此宏偉的地方就讀大學,視野開闊的程度想必不是一般城市學校可以比擬(儘管生活機能應該不會太好)。

IMG_1163.JPG
【波茨坦】忘憂宮,波茨坦大學。

這棟建築為波茨坦大學的共同大樓Communus Building,這種半月型的長廊,硬要把他跟台灣一般大學的共同教學大樓比擬,我想實在是沒必要。
我們姑且接受,這座大學本身就是一棟棟別出心裁的藝術品。

IMG_1173.JPG
【波茨坦】忘憂宮,波茨坦大學。

IMG_1174.JPG
【波茨坦】忘憂宮,波茨坦大學。

IMG_1177.JPG
【波茨坦】忘憂宮,波茨坦大學。

旁邊的建築則標有Universität Potsdam的字樣。
關於看到波茨坦大學這些美麗的建築物,內心的不平衡,我想我已經不想多說什麼了,我想就這樣,靜靜的欣賞就好。

這是波茨坦忘憂宮景區,一個真的能讓人忘記憂愁的地方。

IMG_1182.JPG
【波茨坦】忘憂宮,波茨坦大學。

走到這裡,忘憂宮的景點已經接近尾聲。
我沿著景區慢慢步行到 Charlotten Bahnhof,然後轉車回到波茨坦車站覓食。

我找了一個看起來頗像樣的亞洲餐廳,點了一份酸辣雞肉麵,搭配一碗酸辣湯。不知怎麼的,我覺得自己在德國吃的東西真的比在英國好太多了。
來德國的這幾天,我發現這裡的中式餐點也不少,想吃熱食的時候幾乎完全不用擔心找不到能買的食物。

這或許也是我很喜歡德國的一點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田玉米 的頭像
    吉田玉米

    我的世界,來自於無限城市的串連。僕の世界は広大な風景が無限に繋いで築くこと

    吉田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