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186.JPG
【威瑪】威瑪車站。

離開柏林後,我繼續踏著我在東德領土的漫遊腳步,前往下一座城市:威瑪。
威瑪在我的腦海裡,乘載了所有德國最文藝與浪漫的一面,這讓我毫不猶豫的,在第一次的德國行當中選擇這座質感超高的小鎮。

IMG_1187.JPG
【威瑪】威瑪車站前。


但我必須要說,我覺得威瑪真的不算是個很適合觀光的城市,儘管對我而言威瑪頗具盛名,但在威瑪觀光的這幾天,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首先是威瑪的旅遊中心小姐不太會說英文,因為我選擇的住宿地點不是太好,所以剛開始就到旅遊中心去詢問到達住宿地點的交通,結果才發現旅遊中心的小姐不太會說英文。
但那位小姐似乎聽得懂我想問什麼,還是幫我查了一些可以搭乘的公車資訊,只是我最後沒有用到。

然後我發現我住宿的飯店 Park Inn Weimar,櫃檯小姐好像也不太會說英文,見到我的台灣護照還是繼續用德文向我問話。不過還好我發揮了我的破德文進行Check-in的動作,那位小姐才似乎沒有感覺我其實已經快招架不住她的德文了。

我一直想說,這裏不是德國超知名的觀光景點嗎?
但我後來還是歸納出了幾個推測:第一,這裏不是大城市,第二,這裏的觀光質量其實在國際上還是沒有其他西德地區的重點小鎮 (如海德堡) 那樣知名。
所以整個威瑪比較流露出較為「德國國內旅遊」的旅遊特色。


IMG_1190.JPG
【威瑪】從車站走向威瑪市區。

而威瑪也不是一個太熱鬧的小鎮,第一天到達威瑪後,先到飯店安置行李,之後我便搭乘公車回到威瑪車站,由車站步行至威瑪城市裡頭的觀光經典。
而沿途的風景大概就是這樣,店家不多,有些沒有開張。沿途的人似乎也不太多,只有到達席勒大街附近時才感受到比較多的人氣。

IMG_1202.JPG
【威瑪】國家劇院前,歌德與席勒。

威瑪帶給大家的印象是什麼?我認為如果認識德國的人,對於威瑪的第一個反應會是「威瑪共和國」。
沒錯,這是威瑪的一部分。當年威廉二世退位之後,全德國推舉了代表召開制憲會議,為了躲避騷亂的柏林,制憲會議的地點便選擇在這個乘載德國極大歷史的小鎮:威瑪舉行。
而制憲的地點就是在國家劇院(Nationaltheater),就在歌德與席勒像的後方這棟建築裡頭。

萬眾矚目的法學權威:威瑪憲法就在這棟毫不起眼的小房子裡頭誕生了。

-

但對我而言,威瑪有更強大的連結,我認為代表威瑪的東西是,狂飆與突進時代。
這是一個由文學家歌德,與文學家席勒所領軍的時代,一個德國在思想上開始進入一種蓬勃發想的時代,而這個時代的中心點,就是威瑪。

狂飆與突進是一種利用文學的情境抒發內心反社會,反文化,反美感的抨擊。而這種激情轉化成另一種烏托邦式的寄託,感情濃厚,容易憂鬱。也成為文青們爭相轉往的一種情緒領域。
而這樣的時代代表作品當然就是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挾帶的是一種感情上極度細膩的憂鬱,而在失戀中選擇結束生命的悲歌。

IMG_1200.JPG
【威瑪】國家劇院前,歌德與席勒。

威瑪小鎮裡有一種很恬淡的氣息。觀光的人不多,商業的需求不多,然後建築的色彩很濃厚,但又能感受一種歷史的斑駁。
比起海德堡門庭若市澎湃的小鎮,這裏的氣氛顯得陰鬱,顯得年久失修。

IMG_1234.JPG
【威瑪】市區街景。

IMG_1235.JPG
【威瑪】威瑪市政廳。

IMG_9794.JPG
【威瑪】威瑪城市色彩。

美麗的威瑪還有另一項特色,它是近代設計思潮:包浩斯的發源地。
包浩斯:Bauhaus的名字即是「建築屋」的意思,一種以建築為主要設計的概念,後來擴張到藝術,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等各個領域,成為一種設計的概念。
包浩斯的主要概念在於,將工業藝術相互結合,以提升德國的工業品質,與工藝品的質感。

威瑪的包浩斯從威瑪共和時代開始發跡,1919年Walt Gropius說服威瑪官員,在威瑪市建立了國立建築學校,也就是Bauhaus。
然而Bauhaus在當時一直有一種創新風潮,在政治界被歸為左派。在過去被政治左派領導的圖林根州,包浩斯的存在顯然不成問題。然而直到1924年,圖林根州左派執政席次大減,為了避風頭,包浩斯學校即遷往德紹繼續它慘淡的經營。

1932年,包浩斯被納粹黨勒令停業,於是由當時的領導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將包浩斯的師生帶往柏林繼續發展。
包浩斯學校在柏林一間廢棄的工廠進行教學,當時幾乎已經趨近苟延殘喘,1933年,納粹政府大勢底定,於是歷經20年的包浩斯就此被迫解散。

1995年,兩德統一之際,包浩斯學校在威瑪復建,成為威瑪包浩斯大學(Bauhaus Universität Weimar)。繼續了威瑪作為設計發源地的堅毅力量。

IMG_1198.JPG
【威瑪】包浩斯博物館。

在席勒與歌德像的對面,即是包浩斯博物館,裡頭展示了包浩斯學校的相關工藝,以及Gropius時代的教學理念。
包浩斯建築在威瑪,目前也躋身為世界遺產。

IMG_1226.JPG
【威瑪】包浩斯大學。

IMG_1229.JPG
【威瑪】包浩斯大學。

包浩斯大學的建築散落在威瑪城鎮裡,這也讓威瑪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大學城。

關於威瑪,那是一種精神象徵。
這是我嚮往已久的一種地景,一個身處德國知識含量最高的小鎮。它帶著狂飆與突進,以及果斷開放的設計思想,引領著上個世紀以前德國的思想領域。
能達到這種深層的影響力,在德國除了威瑪之外,再也沒有第二座城市了。

這是我給予,威瑪這座城市的評價。
當然,
這個城市還有其他驚人的魅力,
那就是,
它所蘊含的,吸引世界上的知識份子,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造訪的積極魅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田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