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JPG
【威瑪】李斯特故居。

這趟旅程會前往李斯特故居完全是一個意外。
箇中原因是原本想去參觀的「尼采檔案室」當天沒有營業,所以索性轉換目標,來到同一條路上的李斯特故居。

李斯特故居其實是來威瑪的旅遊者常常選擇的參觀地。
因為本人對文學哲學的喜好大過音樂,所以對於李斯特的生平興趣其實並不大。
不過來到威瑪沒有多看一些文學志士,感覺就好像白來了一樣,所以沒了超人尼采,那就來看看李斯特吧。

IMG_3.JPG
【威瑪】李斯特故居。

剛到李斯特故居其實會有點意外,因為參觀的人極少,會甚至連入口在哪裡都不知道。
後來看到有旅客推門出來,才發現只要推這個小門進去,就是故居的售票口。

李斯特是1840年前後一位風靡歐洲的鋼琴獨奏家。在他之前,沒有這樣的一個職業,而李斯特以高超輕快的琴聲,成為音樂界難以匹敵的巨擘。在孩童時期,李斯特已具有相當的音樂天份,波昂的知名音樂家貝多芬也曾觀賞過孩童時代李斯特的演出。而李斯特在音樂路上一直很欣賞貝多芬,並且以其為目標。
李斯特在1830年開始接任威瑪短期的宮廷音樂指導,並於1848年來到這座文化匯聚的小鎮,他放棄了歐洲大城裡光榮的風景,選擇踏入一個恬淡的,優雅的小鎮,重新刻畫他跳躍的音符。
李斯特來到威瑪,毅然決然放棄演奏生涯,全心投入了他火熱的音樂創作。

IMG_1664.JPG
【威瑪】李斯特故居,李斯特的各種手勢。

李斯特在威瑪著手於大量音樂創作,並且培養了許多音樂家,指揮他們演奏自己的創作。
在來到威瑪以前,李斯特已開始著手他的炫技鋼琴演奏技巧創作,將鋼琴原本的配樂角色,轉移成一種演技,技藝高超的「表演」。
1845年李斯特完成了華格納歌劇「唐懷瑟」的音樂改編,讓鋼琴演奏的手式,形成一種快速,飛奔,跳躍的動作。

其後,李斯特完成了其炫技的代表作:魔鬼圓舞曲,搭配著歌德的《浮士德》,成為威瑪文學與音樂綿密結合的地景。

IMG_1667.JPG
【威瑪】李斯特故居,琴房。

李斯特故居有英文導覽,沿著每個房間可以聆聽他在各個角落的佈置和生活。
他在1847年在巴黎的演奏會上認識了俄國基輔的卡洛琳公主,並且墜入情網。兩人在1848年來到威瑪同居,在此待了將近15年的時間。

由於李斯特在音樂上相當重視革新,引來了不少同業的反感,他在1960年辭去威瑪宮廷指揮的職務,轉居於羅馬。
晚年的李斯特崇尚旅行,直至1886年,在前往貝魯特旅行的路上,因感冒染上了肺炎,然後不幸病逝。

IMG_1668.JPG
【威瑪】李斯特故居。

李斯特於1872年在威瑪創立了音樂學院,用以培養音樂演奏的後進。
音樂學院位於城市宮的附近,所以我把照片記錄留在城市宮的章節再來呈現。

在寫李斯特文章的當下,我開始聆聽李斯特經典的創作,以烏蘭德「崇高的愛」為藍本的愛之夢,以本國為名技巧高超的匈牙利狂想曲,以及點綴在歌德浮士德地景上,刺激且雜落的魔鬼圓舞曲。
我忽然開始能夠體會為何李斯特得以受到注目。

他所呈現出的音樂不是優美舒暢的曲調,而是一種技巧式的,會讓人想去仔細聆聽細節裡錯綜的變化,如果能夠抓到其中的躍動,會有一種相當過癮的感受。
這種將鋼琴演奏化作戲劇表演的風格,李斯特堪稱是無人能敵的高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田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