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4356  
【東吳大學】校門。

偶然心血來潮想到東吳走走,卻免不了遇上了在台北時常可見的雨天。
但遊興怎能因為這點小雨而被澆熄?

撐著傘,相機拖著還是這就麼搭車到外雙溪來了。

IMG_4353  
【東吳大學】校門前的馬路,眼前是貨真價實的雨季。

這回來到東吳,或許是因為這所學校是傳說中的大陸遷台名校之一,對於熱血的近代中國到台灣的傳承,
我很難不抱一只深沉的情感。

然而更要緊的是,這裡曾經住著一位大時代的學人-錢穆。

錢穆故居就在這座校園的後方,當年國民政府遷台時,錢穆往香港去,而這一去便替香港創造了一所名聲遠播的學府-新亞書院。
新亞書院後續改制為香港中文大學,成為香港體制裡重要的學術資產。

1967年,響應蔣介石的號召,以及當時香港難民潮的湧入,來到台灣這座「青山」,成為錢穆的最終歸宿。
其後在文化大學任教,並且在外雙溪開闢了「素書樓」居所,並且也獲得了中研院院士的頭銜,進入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評議會資格。

對於中國文化之熱愛,錢穆與蔣介石當是有同樣的眼光。
也或許如此,他才能成為蔣總統最堅實的支持者。

IMG_4361  
【東吳大學】錢穆故居

走至東吳大學的盡頭,清閒的小巷隱隱透露了人文薈萃的書香。
這裡就是錢穆故居。

IMG_4365  
【東吳大學】素書樓。

IMG_4366  
【東吳大學】素書樓-爬坡而上,典雅的行書之鄉便至。

這素書樓之名,得自《中庸》:「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
因而這素書,或許就意味著「行書」。

IMG_4367  

IMG_4383  
【東吳大學】素書樓。

素書樓算是一現代的二層樓建物,其園外之典雅固然是令人傾心。

IMG_4369  
【東吳大學】素書樓-門外的走廊。

走進樓門,右側的房間已被開闢為基金會等租借之空間,而左手邊則是素書樓所在之客廳。
此客廳即是當年錢穆先生所居住的樣子。樸素簡單,但感覺到溫馨。

IMG_4371  
【東吳大學】素書樓-客廳。

IMG_4372  
【東吳大學】素書樓-餐廳,曾是錢穆先生講學的地方。

文獻上記載,錢穆先生入住後,即有在此廳授課的習慣,且十八年未曾間斷,而慕錢先生名號的學生們,也有就這樣連聽了十八年的講學,
並且不斷介紹學人們來聽講,可以想見是錢先生之學識必有如沐春風的享受,以及當時學人追求知識的熱切。

IMG_4373  

IMG_4374  

IMG_4377  
【東吳大學】素書樓-二樓展示區。

走上二樓,左側被開闢為展示錢穆先生的作品,對於倡導史學,文學,此等溫情之貢獻,在發揚民族的思想精神猶為深刻。
往前方移動,大片玻璃的場景就是每日錢穆先生與太太起床後第一眼看到的景象。
能在戰後的一縷淨土中享受這般自在似乎並不容易。

IMG_4375  

IMG_4380  
【東吳大學】素書樓-錢穆先生與太太當年就是在此閒茶賞景,小倆口晚年的泰然,由此可見。

而此時與錢穆偏安於此,是他的第三任太太胡美琦,也算是錢先生最安穩的一個婚姻了。

IMG_4381  
【東吳大學】素書樓-二樓,錢穆與妻子的床。

IMG_4382  

自以為是的在紙上亂作。寫下的是陳寅恪大師當年抗戰流浪蒙自西南聯大的油生一筆。「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可待來生。」錢穆先生這一南渡台灣,北歸之日也只有在成為骨灰之時得以飄葬。北京大學,燕京大學之國學大師,偏安,孤情,民族氣節擴張甚遠。

錢穆先生過世前三個月,立委陳水扁質疑素書樓為占用公物,令他不得不另覓新居,在台北杭州南路住下。
而遷出後的三個月,錢穆先生過世,自此中華民國大時代的史學家,就這樣離開了這塊土地。

他的遺體遷葬回杭州太湖,自此回歸了他魂牽夢縈北歸的居所。


以下還是付上了我曾經為錢先生寫下的簡短文字:

錢賓四先生或許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裡最長壽且頤養天年的人物了吧!儘管人生最後多有插曲,但仍算是恬淡心志地完成了他曠世的人生。雖然我傾向胡適傅斯年一派文人,對於傅斯年所謂「我從不讀錢某書文一個字」的錢某人仍抱著大師之崇敬,錢穆會受傅斯年之輕視,原因有三:1.錢穆在學術上與胡適多相牴觸 2. 錢穆屬於土學者,非留洋的海歸派 3. 錢穆一路追隨恩主 - 與傅斯年惡交之顧頡剛。由於胡傅一派學閥之壟斷,錢穆先生在學壇上得志,也已是後半生的事情了。錢賓四先生內戰後至香港,創立新亞書院,民國五十六年來台,居於外雙溪素書樓,直到民國七十九年過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田玉米 的頭像
    吉田玉米

    我的世界,來自於無限城市的串連。僕の世界は広大な風景が無限に繋いで築くこと

    吉田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