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360.JPG
【安土城跡】抵達安土城跡入口處。

從ラコリーナ搭乘計程車來到安土城。安土城的所在地幾乎是一片鳥不生蛋的荒原,當然其實鄰近有安土車站,是一個非常小的聚落,很難想像這裡就是當年各路人馬爭相進貢的巨大城郭,當年的盛景如今實在是留得一點痕跡也沒有。

IMG_1361.JPG
【安土城跡】安土城跡入口。

但這裡確實有明確的告示,往前方的那座山頭就是著名的安土城。告示是如此說明的。

來訪安土城的旅客真的不多,畢竟要說有華麗的天守,這裡沒有,有方便的交通,這裡也沒有,有的只是高聳的斷岩殘壁,來這裡如果不是歷史熱愛者,就是想鍛鍊身體的登山客。

IMG_1364.JPG
【安土城跡】開始登城。

好了,我們要開始登山了。看到這樣的石階陣容,就知道今天登山之旅應該是一場硬仗。

於是我們可以趁這個機會談一談安土城。安土城位在滋賀,古代稱為近江,近江因依傍琵琶湖,古時就是物產豐饒之地,因此說「得近江者得天下」,充分展現將這裡作為國都是怎樣宏偉的武士夢想。

而實現這個夢想的人,就是織田信長。還記得我們在中部旅行時的走訪吧!織田信長出身清洲,在繼承家督之位後,織田信長在對外的第一戰「桶狹間之戰」與今川義元對戰中獲得勝利,打響了名號,因而開啟了他這個「尾張的傻瓜」的統一天下之路。

織田信長隨後奪取了齋藤家的稻葉山城,重建「岐阜城」,作為新的居所,並且在岐阜城發表了「天下布武」的宣言,此後,他攻無不克,近畿之處幾乎落入了織田家的領地。解決了殘破不堪的室町幕府後,織田獲得了近江的主控權,這個尾張的傻瓜,開始了他身為傳統武士的大夢,那就是:在近江建立都城,而這個都城,就是安土城。

安土城是日本很重要的一個文化代名詞,日本戰國時代,從織田興建安土開始起計,至豐臣秀吉在桃山築城後告終,整個時代被稱為「安土桃山時代」。

IMG_1365.JPG
【安土城跡】羽柴秀吉宅邸,位於山腳下。

說到豐臣秀吉,我們往上走的第一站就看到了當年「羽柴秀吉」的宅邸,秀吉不算織田家地位高尚的人物,因此離山頂的天守深遠,在往上一點會是「明智光秀」「池田恆興」「織田信忠」等這些更靠近信長的武家重要人物。

秀吉出身低微,本身的身分也不是武士,當年在織田家打雜,因為頭腦聰明,深具謀略而被信長看中,這個「猴子秀吉」在戰術中頗有一套,屢獲捷報,也頗引起織田家武士層的忌憚。

也因此,秀吉自許成為織田繼承人時,整個織田家臣便分崩離析,再也不存在了。

IMG_1366.JPG
【安土城跡】繼續登城。

故事講有點太多,我們得繼續爬安土城,看著這些遠不見天際的石階就覺得累,不過說實話,這還算好怕的。

IMG_1367.JPG
【安土城跡】遠眺安土城鎮。

從入口到現在我們已經離開平地甚遠,遠方的田野與列車軌道都可以盡收眼底。還好現在是冬天,如果是夏天來訪大概沒多久就中暑投降。

IMG_1370.JPG
【安土城跡】石佛。

安土城的石階上有個很有趣的東西。就是「石佛」。在某些石頭上,會出現有著坐佛像的圖樣,當時因建城極其艱辛,希望每個階段都有佛祖庇佑,因此才有石佛作為階梯的設計。

有趣的是,每個石佛階梯旁邊都會有可以投錢的小盒子,讓大家祈求平安。不過如果腳不慎踩著石佛的臉,還真的會有些不好意思。

IMG_1371.JPG
【安土城跡】繼續登城。

安土城的石階其實不是很好爬,石塊的大小不一,有些很大塊,很難行走,光想到以前的武士必須這樣艱辛的爬上山去,甚至是織田信長本人(雖然我覺得他應該是坐轎子),就覺得還是當個平民就好。

IMG_1372.JPG
【安土城跡】武井夕庵宅邸。

往山上去的過程會經歷更多人的宅邸,這個是武井夕庵的宅邸,織田家的家臣。

或許大家會覺得為什麼秀吉明明這麼有名,在織田家地位會如此之低,以至於必須住在山下,其原因是秀吉本身就不具備武士身分,無論他再怎麼厲害,這個華麗的身分他永遠都沾不上。

也因此秀吉最終統一天下後,並無法設立幕府,無法成為朝廷公認的大將軍,所以世人不稱秀吉將軍,秀吉在世人眼中的稱號是「太閣」,也可以稱為大政大臣,是公家系統裡的最高官職,因為秀吉無法以將軍為目標,因此他選擇了往朝廷的官位發展。

IMG_1374.JPG
【安土城跡】登安土而小天下。

爬到此處真的是整個鐵腿,雖然說看到底下的美景其實也算值得。

IMG_1375.JPG
【安土城跡】織田信忠宅邸。

接著是信忠的家,這表示從此地開始往上都是織田家族的居所了,信忠是信長的兒子,與父親一同在本能寺之變中喪生。

IMG_1377.JPG
【安土城跡】登上二之丸。

繼續往上行走。

IMG_1386.JPG
【安土城跡】二之丸,信長公廟。

在即將抵達天守閣之前,在二之丸處會先看到一個織田信長廟,這座廟宇是在安土城被廢後,後人在安土城上所建,感念信長帶動了近江的安土繁榮。

IMG_1387.JPG
【安土城跡】二之丸,信長公廟。

這座小廟並不華麗,有種日本動畫裡那種年久失修的神社的感覺。

IMG_1390.JPG
【安土城跡】本丸,天守閣處。

即將抵達天守,當然這裡不會有建築物的存在,儘管這裡一直有想復興安土城的聲音出現。

安土城在本能寺之變後經歷清須會議,最終由信長之孫、信忠之子秀信繼承,而作為豐臣派的信長次子信雄最終反擊織田派,燒毀了安土城。

秀吉隨後在近郊建立了八幡山城,安土城從此消失在歷史舞台。

IMG_1394.JPG
【安土城跡】此處的天守為天主閣。

終於抵達天守閣。不過安土城的天守閣與一般天守不同,它稱作天主閣,也許是信長自栩為天主,特別就此稱其所在的都城。

不過因為天主和天守的發音相同,都是テンシュ、我還特別問了一下同行的日本人看到天主閣不會覺得很奇怪嗎?沒想到朋友竟然回答我「不是本來就叫テンシュ嗎?」我趕緊跟他說以前的テンシュ都是天守,但在這裡是天主欸,他才大吃一驚發現這裡的漢字寫的跟正常的天守不同。

果然日本人的漢字能力真的不能小覷啊!

IMG_1395.JPG
【安土城跡】天守的礎石。

天主閣過去的礎石,我們還在這裡玩起了跳石頭的遊戲,每個石頭間距極大,真的有點難跳。

IMG_1396.JPG
【安土城跡】在天守可以看到琵琶湖。

我們沿著另一下山,從安土城可以眺望遠方的琵琶大湖。

IMG_1400.JPG
【安土城跡】摠見寺。

在路上會經過摠見寺。

整個安土其實是摠見寺的領地,這個樬見寺其實很跩,在此處跟滋賀縣政府唱反調,因為滋賀縣政府執意在此建有料停車場,因而引起摠見寺的不滿,摠見寺便在旁邊蓋一個一模一樣的收費停車場競爭,整個對戰白熱化被當地成為「安土之亂」。

IMG_1404.JPG
【安土城跡】水鄉澤國。

摠見寺旁邊可以看到安土城北邊的小聚落。

IMG_1409.JPG
【回程】返回安土車站。

離開了安土城,我們沿著田間走回安土車站,路上的田有種刺鼻的化學味,現在想想還是覺得有點不舒服。

IMG_1410.JPG
【安土城跡】安土車站的信長公像。

於是我們抵達了安土車站,車站前的信長公像像是在為我們送別,我們離開安土,離開這個戰國一世的傳奇,回到聖上的京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田玉米 的頭像
    吉田玉米

    我的世界,來自於無限城市的串連。僕の世界は広大な風景が無限に繋いで築くこと

    吉田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