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7884.JPG  
【Durham】德倫車站遠眺德倫大教堂。

因為受到德倫朋友的邀請,所以有一天抽空來到了德倫,而德倫有一個很令人驚艷的地方,就是他高聳的諾曼式教堂。
從坐在火車上經過德倫,就可以看到這麼一座教堂。雖然我早先並不認識德倫這座城市,然而親自踏上後也感受到他古城的魅力。

德倫是一個小城,所以車站比較像台灣一般可見的小車站,島式的月台,軌道上方式露天的,然而因為德倫是座古城,車站建築又多了那麼一些典雅的風格。

IMG_7883.JPG 
【Durham】Durham Station

德倫車站並不在市區,所以走出車站,要先下山到達平地,再往教堂方向走,到達圍繞教堂所行程的市區。
因為天氣不錯,走起路來更顯悠閒。

回程的時候有拍了德倫車站的內部,月台的屋頂是白色的,很像是英式花園的走廊。

說到回程時,還真是有些驚險。因為從朋友所在的德倫大學要返回德倫車站,照裡來說是會有接駁公車的,結果接駁公車似乎剛好停駛,眼看火車發車的時間越來越近,
朋友便瘋狂的打電話叫計程車,結果還打不通...。

就在緊急的時刻,剛好有計程車載著德倫大學的學生返回朋友所在的學院,我們便迅速衝過去,攔住了計程車,驚險萬分,終於有車可以搭回車站了。
原本從朋友所在的學院走路到車站大約要半個多小時,計程車司機只花了五分鐘不到,繞山路就把我載回了車站,到達車站時離發車還有十多分鐘。

原本焦急不堪的心情忽然變成優雅自在的踏入車站,這反差實在是有點大。

DSC_5138.jpg  
【Durham】Durham Station月台。

遊記講完,該介紹一下本篇的主角,德倫了。
德倫在中文,時常翻譯成杜倫,或是更常是達拉謨,不過達拉謨這名字我怎麼看都覺得很怪,很像西安,新疆等地在吃的羊肉夾饃的感覺,所以我比較偏愛稱呼它為「德倫」。

德倫的建城始於西元十世紀,當年一群僧侶預備將主教Saint Cuthbert 的遺體從撤斯特一到一處半島安葬,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尋找牛的女子,女子邊尋找著牛邊帶領這群僧侶走到了半島,也在半島上發現了牛的存在,於是,這群僧侶就在牛所在的位置興建了教堂,也就是德倫大教堂,而Saint Cuthbert的遺體至今還被安放在這座大教堂中。


IMG_7893.JPG
 
【Durham】River Wear。

說到半島,就不能不提到River Wear,River Wear 是環繞德倫的河流,讓德倫形成類似瑞士伯恩的水鄉風情。
整個德倫大教堂所在的山巒被River Wear所包圍,所以行程一個半島狀的陸地。

IMG_7888.JPG  
【Durham】小鎮風光。

現今的德倫是一個大學城,原本德倫大教堂成為德倫大學的一部分,而德倫主教所居住的寢殿則變成了德倫大學最早的學院,貴族的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德倫最熱鬧的區域為Market Square,如果德倫大教堂在山頂,則Market Square大概是位於在山麓的位置。

IMG_7896.JPG
【Durham】Market Square。 

Market Square 前方的尖塔是一個傳統市場,裡頭有賣一些生活物資和魚肉菜之類的東西,可滿足德倫人的生活所需。
看著人們慵懶的搭坐在廣場,心情不由得又放鬆了起來,又是一個優閒的小鎮阿!

歐洲人,我們真該好好向你們學習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吉田玉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